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首页 » 神韵黑猪 » 正文

诗与黑猪

2018-04-04



      猪,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是吉祥、丰收、财富的象征。老实敦厚、大智若愚、憨态可掬…..人们对呆萌呆萌的大黑猪从来不乏赞美。黑猪?我们看到的吃到的不都是白猪吗?其实白猪是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才被引入中国,上溯几千年,先人们养的可都是黑猪呢。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,从仓颉造字中便可看出猪对人类的重要——“家”,由宝盖头和豕(豕即猪)组成,形为一间屋子里关着一头猪,意为“有豕就有家”。



因为猪与我们有如此之深的历史渊源,所以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里,随处可见对猪的描述。我国第一部诗集《诗经》中就有:“有豕白蹢,烝涉波矣”(《小雅·渐渐之石》),描述的是一只长着白蹄的黑猪,同一大群猪奔涉在水波涟漪之中,欢快活泼的场景跃然眼前。唐代诗人王绩在其诗作《田家三首》描述的更有意思:“小池聊养鹅,闲田且牧猪。相逢一醉饱,独坐数行书。”短短四句描绘了恬然适意的田园生活,其中的“牧猪”一词告诉我们,当时养猪就像牧牛、牧羊一样,真正的原生态散养喔。




     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读过的《木兰辞》吗?里面就有这么一句:“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”。在古代,遇到生活中需要隆重对待的大事,便离不开杀猪宰羊,这种习俗也沿袭至今。既然猪肉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享用的食物,那么咏猪的诗里免不了留下了烹煮猪肉的篇章。宋朝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美食家苏东坡在黄州为官时,曾写下《食猪肉诗》:“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粪土,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时它自美。每日早来打一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”诗中既写出了苏东坡吃猪肉时的惬意,也注明了猪肉的烧制方法。相传人们照此法烧制猪肉,皆赞其肉酥香味美,肥而不腻,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“东坡肉”。后来此菜流传开来,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,一直盛名不衰。平凡的猪肉被冠以名人的“专利”,苏东坡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吧。




      猪不仅可入诗,亦可入画。近代以画马享誉画坛的徐悲鸿,其画猪亦十分有名。1935年徐悲鸿作《墨猪图》,画上配诗一首:“少小也曾锥刺股,不徒白手走江湖。乞灵无着张皇甚,沐浴熏香画墨猪。”诙谐调侃的诗句、浓淡分明的墨色、轻松的笔法构造了这只体态浑圆、憨态可掬的肥猪。




白猪相较于本土黑猪,它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:黑猪成熟出栏需一年以上,白猪四、五个月即可出栏,且白猪的重量是黑猪的一倍左右。只求数量、不求质量,白猪的引进完全是当时国情的需要。逐渐地,本土黑猪被外来白猪取代,许多优良地方黑猪品种濒临灭绝。




      随着时代的发展,经济的繁荣,操纵市民餐桌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白猪肉,在全国多地,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。本土黑猪紧实筋道的口感、顺应自然的养殖方式、营养健康的膳食结构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青睐。“寸石黑猪”顺应时代潮流横空出世,它凭借肉质爽口酥香、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等优点羸得了“寸石黑猪,邵阳第一”的桂冠。据悉,位于美菱畔的“寸石黑猪体验庄园”将于金秋竣工。届时,诚挚邀请各位朋友莅临指导、相聚于美菱湖畔,为寸石黑猪谱写新时代最华美的诗篇。